至少等三年,而且还有不少问题。
在 11 月 29 日的一场农业平台上,雏鹰农牧董事长侯建芳表示已经初步明确了沙县小吃的上市方向。
在完成线下 6 万家店铺的规范化体系改造后,沙县小吃的Supply chain、传媒两大板块将分别单独上市。
侯建芳说。
雏鹰农牧则是沙县小吃的第二大股东,主营养猪买卖。
2016 年 12 月,它赞同出资不少于9000 万元和4500 万元,获得沙县小吃连锁餐饮公司 45% 和沙县小吃传媒公司 45% 股权。
沙县地方国资委是这两家合资企业的大股东。
6 万家店铺基本都不是连锁经营,而是每年缴纳 600 元、三年一次性缴纳 1800 元(这是企业,个人一年 160 元)后获得沙县小吃的商标用许可。
依据投资协议,雏鹰农牧将对沙县小吃进行中央厨房改造、提供材料和预包装食品,这类都是Supply chain服务的一部分。
传媒服务则是在沙县小吃店内的电视和刊物上投放广告,为雏鹰农牧的线下提货点和品牌宣传。
截止至 2017 年上半年,沙县小吃在全国已经合计完成升级改造实体门店 400 余家,改造使用沙县小吃集团提供的装修统一标准策略, 包含但不限于标识标牌、菜单及餐品展示、装修、电视广告机等。
雏鹰农牧计划 3 年内完成沙县小吃店铺的改造。
食品加工中心 (中央厨房)和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均进入立项审批阶段。
听上去Supply chain和传媒都是雏鹰农牧和沙县小吃两方之间的业务来往。
不了解这种商业模式怎么样撑起上市公司动辄数十亿的市值。
从雏鹰农牧披露的财务数据看,两家合资公司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开始营业,但没获得收入。
侯建芳表示将来沙县小吃的重点还是在Supply chain金融部分,借助门店的装修、保证金、贷款等形成良性循环,为餐饮从业者提供相应的金融衍生服务品。
但私自挪用保证金涉嫌违法。
《好奇心日报》未能联系到雏鹰农牧对此置评。
沙县政府曾于 2011 年初次提出将小吃品牌连锁、上市的计划。
但由于股权分散、标准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,上市没实质进展。
2014 年 12 月,沙县小吃曾与正大集团签订策略合作协议,声称要从材料提供、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,推进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并登陆资本市场上市。
但跟 2011 初次提出上市目的后的进步一样,事情没了下文。